在家庭教育中,奖励是激励孩子的常用手段。然而,你知道吗?错误的奖励方式,可能正悄然毁掉孩子的自律性。艺博家庭教育提醒广大家长,奖励方法大有学问,需谨慎对待。
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听话,习惯用物质奖励作为诱饵。比如,承诺孩子只要完成作业,就给买一个新玩具;考了好成绩,就带孩子去吃大餐。短期内,孩子可能会为了这些奖励积极行动,但从长远看,却隐患重重。长此以往,孩子做事的动力就会完全依赖外在奖励,一旦没有奖励,他们便失去了行动的积极性。比如,当孩子习惯了完成作业就有玩具,突然有一天家长忘记准备,孩子可能就会敷衍对待作业,甚至拒绝写作业,自律性荡然无存。
还有些家长喜欢过度夸奖孩子,不管孩子做什么,都一味夸赞 “你真棒”“太厉害了”。这种空洞的表扬,会让孩子变得虚荣,过于在意外界评价,而忽略了自身能力的提升。例如,孩子画了一幅简单的画,家长就夸张地赞美,孩子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很优秀,无需再努力,从而失去了主动探索和自我约束的动力。当遇到真正有挑战的任务,因为没有得到预期夸赞,孩子便容易产生挫败感,难以坚持,自律性也难以培养。
那什么样的奖励方式才有助于孩子自律性的养成呢?艺博家庭教育给出了建议。首先,奖励要注重精神层面。当孩子主动帮忙做家务时,家长可以给予真诚的感谢和具体的肯定,比如 “宝贝,你今天主动扫地,把地面扫得干干净净,帮了妈妈大忙,妈妈特别开心,你真的很懂事”。这种基于行为本身的认可,能让孩子从内心感受到成就感,激发他们主动重复这种行为,逐渐养成自律的习惯。
其次,奖励要与孩子的努力过程挂钩,而非只看结果。比如孩子为了准备一场演讲比赛,每天都认真练习,即便最终没有获得理想名次,家长也可以奖励孩子为努力付出的时间和精力,如一起去看一场有趣的展览,让孩子明白努力本身就值得肯定。这样孩子在面对困难时,会因为努力过程被认可而更有动力坚持,从而培养出良好的自律性。
奖励是一把双刃剑,用对了,能助力孩子成长;用错了,则可能适得其反。借助艺博家庭教育的理念,家长们要审视自己的奖励方式,别让错误的奖励毁掉孩子的自律性。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从这篇文章中有所收获,并将这份宝贵经验分享给更多家庭,让孩子们在正确的激励下,成长为自律、优秀的人。
标题:别让错误的奖励方式,毁了孩子的自律性
分类:知识库
链接:https://www.yibo365.cn/teacher-training-institute/27025.html
版权:本网站所有内容,凡注明“来源:艺博教育”版权为艺博教育所有,以外的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,如本网站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,请及时联系电话400-092-1288,以便我们迅速做出处理。
© 2007-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陇ICP备13000288号-2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3577号
甘网文(2023)0763-002号
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.页面生成时间:0.485秒